中国测试  2019, Vol. 45 Issue (7): 92-96

文章信息

张超, 李青, 程一峰, 刘章杰
ZHANG Chao, LI Qing, CHENG Yifeng, LIU Zhangjie
岩土中热式渗流测量初探
Study on thermal seepage measurement in rock and soil
中国测试, 2019, 45(7): 92-96
CHINA MEASUREMENT & TEST, 2019, 45(7): 92-96
http://dx.doi.org/10.11857/j.issn.1674-5124.2018060058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8-06-13
收到修改稿日期: 2018-07-25
岩土中热式渗流测量初探
张超 , 李青 , 程一峰 , 刘章杰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岩土内部的渗透(孔隙)水压力采用渗压计测量,进而进行渗流监测,其测量的是标量,存在动态响应差、量程小、非直接测量等缺陷,难以满足岩土中渗流监测发展的需求。鉴于此,该文设计一种基于热扩散原理的远程在线渗流计,主要由电源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恒功率加热模块、显示模块组成;由三线制铂电阻恒流源测温电路检测进出水两端温度差,检测结果返回显示到STM32并经过RS-485总线传至主机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渗流计可实现在线监测岩土中的渗流情况,能有效检测岩土中渗流的速度,分辨率达到0.05 mL/s,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适用于大部分岩土中的渗流测量。
关键词岩土    渗流    微小测量    热传递    
Study on thermal seepage measurement in rock and soil
ZHANG Chao , LI Qing , CHENG Yifeng , LIU Zhangji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osmotic pressure meter is (mainly) used to measure the infiltration (pore) water pressure inside rock and soil, and then the seepage monitoring is performed. The measurement is scalar, and there is a poor dynamic response, small range, non- Direct measurement and other defect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monitoring and development of seepage in rock and soil; in view of this, a remote online flow met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rmal diffusion is designed; it consists of power module, temperature detection module, constant power heating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Partial composition); three-wire platinum resistanc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ircuit detect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influent water, the test results are returned to the display to the STM32 and passed through the RS-485 to the host for data analysi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w meter can be implemented on-line monitoring the seepage in rock and soil and it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velocity of seepage in rock and soil, with a resolution of 0.05 mL/s. It has good sensitivity,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seepage measurement of most types of rock and soil.
Key words: rock and soil     seepage     micro measurement     heat transfer    
0 引 言

渗流形成的基坑塌陷[1]、滑坡、垮坝[2]等危害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岩土自身特殊的物理性质,岩土空隙中运动的地下水也就是渗流的测量[3],很难通过传统的声、光、电等手段进行检测,岩土中的渗流具有流速低,流量小,组成复杂等特性[4]。目前大量使用的岩土渗流测量设备是孔隙水压力计和测压管[5],其测量原理为测量岩土中高度不同的两个点之间的水力坡降,通过达西定律 $Q = K \cdot A \cdot \frac{{{H_1}{\rm{ - }}{H_2}}}{{{L}}}$ 来得出渗流量Q的大小进而得到渗流速度的大小[6]。其中K是渗透系数,对于同一种土壤而言,渗透系数是不变的,其通过土壤渗透仪来测得,A为孔隙水压力计的截面积。其最终测得的是标量,不能反映出渗流的方向,测压管只能测量渗流压力变幅小的部位,且其滞后时间长,可靠性低[7]。渗压计具有量程小,分辨率低,施工难度大等缺点[8]。目前尚无直接测量渗流速度的传感器。

针对目前测量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热扩散的原理[9]在岩土中测量微小流量的液体流量计,采用微型陶瓷加热棒,微型铂电阻放置在细管中组成传感器。利用热扩散原理对岩土中的渗流实现较高精度的测量。设计采用RS-485总线通信的方式将采集到的电信号实时上传到实验主机,实验主机对铂电阻采集到的电信号和时间建立数学模型找出电信号变化和渗流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装置是一个实时在线监测设计装置,安装在野外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供电,在日后还可以利用以太网实现远程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岩土中渗流的远程监测,具有深远意义。

1 岩土中渗流的监测方法与方案设计

该设计具体方法是采用两个直径为3 mm的PT100铂电阻和一个直径为3.3 mm的陶瓷加热棒,将铂电阻和加热棒通过胶水固定在直径为6 mm长度为200 mm的聚碳酸酯细管内,加热棒固定在细管中央长度的位置,铂电阻固定在细管两端的位置。将细管和直径为55 mm的漏斗用胶水粘紧,将直径50 mm厚度5 mm的透水石放置于漏斗内用胶水粘紧,将此装置放置于直径和漏斗一致的60 mm粗管内,用胶水固定。渗流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当细管中有水流过时,水先经过一端的铂电阻,此时铂电阻将温度值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水流过加热棒进行加热,最后水流过另一端的铂电阻并测量其温度并转化为电信号。加热棒采用恒功率加热[10],两端铂电阻采集到的温度差会随着流速的变化而变化。

图 1 渗流传感器设计图和实物图

2 细管内流体传热模型及仿真 2.1 层流原理及数学推导

水是一种粘性流体,当水通过固定长度和内径的细管时,流体存在一定的阻力,细管越细,阻力越大。聚碳酸酯材质的细管光滑的内壁将导致稳定的层流状态。在这种条件下,最大的流速是在中心区,细管内壁附近的流体保持几乎静止不动,根据层流原理对细管内水的流动情况进行数学分析[11]

假设粘度为 ${\rm{\mu }}$ 的流体在半径为R的水平细管内作层流运动,现取管轴中心处一半径为r,长度为l的流体柱作为分析对象,作用于流体柱两端面的压差为 $\Delta{p}$ ,则作用在流体柱上的推动力为 ${{f}} = {\rm{\Delta }}p{\rm{\pi }}{r^{\rm{2}}}$

设距离细管中心处r的流体速度为Vr,(r+dr)处的相邻流体层的速度为(Vr+dVr),则流体速度沿半径方向的变化率(即速度梯度)为 $\displaystyle\frac{{{\rm{d}}V_r}}{{{\rm{d}}r}}$ ,两个相邻流体层所产生的粘滞力为 ${\tau _{\rm{r}}}$ 。层流时粘滞力遵循牛顿粘性定律,即 ${{\rm{\tau }}_{{r}}} = {\rm{ - \mu }}\displaystyle\frac{{{\rm{d}}V_r}}{{{\rm{d}}r}}$

作用在流体柱上的阻力为 ${{\rm{\tau }}_{{r}}} = {\rm{-\mu }}\displaystyle\frac{{{\rm{d}}V_r}}{{{\rm{d}}r}}$ 。流体作等速运动时,推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 ${\rm{\Delta }}p{\rm{\pi }}{{{R}}^{\rm{2}}} = {\rm{ - }}2{\rm{\pi }}Rl{\rm{\mu }}\displaystyle\frac{{{\rm{d}}V_r}}{{{\rm{d}}r}}$

r=r时, ${\mu _r} = {\mu _{\rm{r}}}$ ;当r=R时, ${\mu _r} = 0$ 。故,将 ${\rm{\Delta }}p{\rm{\pi }}{{{R}}^{\rm{2}}} = {\rm{ - }}2{\rm{\pi }}Rl{\rm{\mu }}\displaystyle\frac{{{\rm{d}}V_r}}{{{\rm{d}}r}}$ 积分后可得到

$ {{\rm{\mu }}_{\rm{r}}} = \frac{{{\rm{\Delta }}p}}{{4{\rm{\mu }}l}}\left( {{{{R}}^2} - {r^{\rm{2}}}} \right) $ (1)

式(1)是流体在细管内作层流运动时的速度分布表达式,表示在某一压力降下,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抛物线型,即在管路中心处的速度最大,面到管壁处的速度为零。流经厚度为dr的流体柱的体积流量为 ${\rm{d}}F = {V_{{r}}}{\rm{d}}A$ ,其中 ${\rm{d}}A = 2{\rm{\pi }}r{\rm{d}}r$ 。那么细管内流体的流量就是这些流体柱的流量的积分F = $ \int_0^F {{\rm d}F} = \int_0^R {v{\rm d}A = } \int_0^R {\displaystyle\frac{{{\rm{\Delta }}p\left( {{{{R}}^2} - {r^{\rm{2}}}} \right)}}{{4{\rm{\mu }}l}}} \times 2{\rm{\pi }}r{\rm d}r$

$F = \frac{{{\rm{\pi }}{{{R}}^4}{\rm{\Delta }}p}}{{8{\rm{\mu }}l}}$ (2)

式(2)即为液体在细管内层流状态下的数学公式。可以看出,当细管的长度一定,液体一定(粘度确定)时,流量与半径的四次方和压差成正比[12]

2.2 细管中水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仿真

采用Ansys Fluent软件来进行建模并对细管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及温度进行仿真来验证2.1中的数学推导。如图2所示为细管中流体的温度场,图3为细管中流体的速度场,其中加热棒为恒功率4 W,水由右向左以0.05 mL/s的速度流动。

图 2 温度场仿真图

图 3 速度场仿真图

从温度场仿真图中可得出,在加热棒4 W恒功率,水流速度0.05 mL/s(一滴水)的情况下,上下游两端温度差大约为6.8 ℃。由速度场仿真图可看出,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呈抛物线型,即在细管中心处的速度最大,越靠近管壁流动的速度越慢,在紧贴管壁处速度几乎为零。因此在渗流计制作过程中,要将加热棒和PT100尽可能固定在细管中轴线上方可得到最好的测量效果。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铂电阻测温电路

测温电路主要是对PT100铂电阻上的电压信号进行采集和放大。通过STM32内部A/D采样端口对测温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显示在屏幕上,运用RS-485总线将数据上传到主机进行处理。图4为测温电路的设计框图。

图 4 测温电路设计框图

测温电路主要包括PT100铂电阻、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STM32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等[13],最终实现对铂电阻电压信号的实时采集和上传。

1 mA恒流源产生电路使用Howland运放电流源[14],如图5所示电路,有两个电阻反馈网络。在保持输入电压Vin不变的情况下,假设因负载电阻RL减小而引起输出电流iL增大,则节点c和d间的电压升高,则流过R2R4的电流iDiE增大,因R2不变,则节点a的电压升高,根据运算放大器“虚短”的概念,节点b的电压也要升高,在相同输入电压的情况下,此时流过电阻R1的电流减小,再根据运算放大器“虚断”的概念,则流过R3的电流也减小,而输出电流为流过R3R5的电流之和,所以此时输出电流减小,通过闭环反馈从而抑制了输出电流的增加,以达到恒流的作用。其恒流性能良好,最终可得到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可以得出:

图 5 Howland恒流电路

${i_{\rm L}} = \frac{2}{{{R_1}}}{{{V}}_{{\rm{in}}}}$ (3)

铂电阻选用德国Heraeus高精度A级PT100薄膜型铂电阻,0 ℃时阻值误差为±0.06%,测温范围为−50 ~300 ℃,响应时间t0.5=0.05 s,t0.9=0.15 s。采用不锈钢套管进行防水,总尺寸为 $\phi $ 3 mm×15 mm,多股镀银屏蔽线为引出线。

采用三线制PT100铂电阻来减小导线电阻所带来的附加误差,使用op07c电压运算放大器采集铂电阻上的电压信号并进行100倍放大。如图6所示为三线制铂电阻测量原理,当电桥平衡时R1(RT+r6)=R2(R3+r4),因为R1=R2,所以RT+r6=R3+r4r4=r5=r6为三线制铂电阻导线上的电阻,所以RT=R3[15]

图 6 三线制铂电阻测量原理

3.2 测温电路标定

分别采用4个109.73 ,120 ,125 ,140 Ω的RX70型万分之一精度的高精密线绕电阻来代替电路中的铂电阻对测温电路进行标定,标定结果放大倍数约为99.93,平均误差为0.1655 mV,对应到PT100铂电阻分度表中可得到测温精度约为0.1 ℃,满足对岩土中渗流监测的需求。

4 实验装置的设计 4.1 流速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

为验证流速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设计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分为限流装置、温度信号检测和放大电路、加热棒电路,将水袋用支架挂起,水袋、渗流计细管、限流阀之间用软管连接,渗流计细管用铁甲台固定并保持水平,调整限流阀旋钮获得不同的流速,加热棒恒功率加热。通过PT100采集到的渗流计细管两端的温度差来计算出流速和流量的大小。

图 7 流速变化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实验

4.2 渗流计标定实验装置

为了得到岩土中渗流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模拟岩土中渗流的条件和环境,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标定实验装置,长度110 cm直径6 cm的透明管和DN50口径的弯头以及水平的长度为40 cm直径为6 cm的透明管进行连接,并采用弧形支架固定在底板上保持稳定。水平放置的透明管内是渗流计细管和漏斗以及透水石的结合体,使用防水胶进行连接和填充缝隙。在垂直透明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土,然后加入水,水由于重力渗过土然后流经弯头接着流过透水石集聚在漏斗内,当漏斗中的水充满一半时水位和渗流计细管平齐,此时水开始充满细管,分别流过细管中的PT100、加热棒、PT100,整套装置连接处均采用防水胶进行密封处理。目前采用控制限流阀来控制水的流速来模拟长管内装土的状态。

图 8 渗流计标定实验装置及实物图

5 实验数据处理

为了模拟出土壤中的渗流速度,采用限流阀来对流速进行限定,查阅各类土的渗透系数如表1所示。

表 1 岩土渗透系数经验值
地层岩性 渗透系数/(m·d−1
粘土 0.005
粉土质砂 0.5~1.0
细砂 1.0~5.0
中砂 5.0~20.0
粗砂 20~50
稍有裂隙的岩石 20~60

由于岩土中的渗流是为了监测垮坝、滑坡、基坑塌陷等一系列灾害事故,其岩土大多为颗粒直径较大的粗砂或松散堆积物。故选用粉土质砂(颗粒直径约为0.05 mm)渗透系数为0.6 m/d,换算到长管截面为0.18 mL/s,以每滴水0.05 mL来计算,流速大约为3滴/s~4滴/s。使用限流阀将流速限制为1滴/s,2滴/s,3滴/s,4滴/s,在非同一天的同一时间、长管中水位一致、加热棒功率恒定4 W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其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为下游PT100测温的电压值大小,电压越大代表温度越高。

图 9 不同流速下电压变化对比

可看出不同流速下,达到稳定的时间,斜率都有明显不同,其中0.05 mL/s(1滴/s)大约需4 500 s达到稳定,0.10 mL/s(2滴/s)大约需3 300 s达到稳定,0.15 mL/s(3滴/s)大约需2 100 s达到稳定,0.20 mL/s(4滴/s)大约需390 s达到稳定。

根据图9中的数据,将PT100上的电压值转化成温度值。保持加热棒恒功率4 W加热时,在流量为0.05 mL/s(1滴/s)时,下游PT100上的最高温度为51.1 ℃,此时上游PT100上的温度值,也就是入水口的初始温度为22.1 ℃,经过4 600 s以后温度差约为29 ℃,并保持不变。在流量为0.1 mL/s(2滴/s)时,下游PT100的最高温度为38.6 ℃,入水口温度为22.1 ℃,经过3 000 s以后温度差约为16.5 ℃并保持不变。在流量为0.15 mL/s(3滴/s),上下游温度差约为2 ℃并保持不变。0.2 mL/s及以上测出的温差太小,难以检测。故采用4 W加热棒恒功率加热,细管内PT100相距加热棒都为10 cm的情况下,适用于0.05~0.15 mL/s的渗流速度,此时测量精度最高。

6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热扩散原理的液体微流量计用来测量岩土中的渗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式和传统渗压计相比,具有直接测量、测量范围广、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测量到最低0.05 mL/s的渗流速度,将来可以实现多点测量,从而实现对岩土中渗流的在线监测,是一种新的测量岩土中渗流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朱海波. 渗流对地下室基坑沉降的影响及预防[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16): 28-29.
[2]
杨淑艳, 赵玉坤. 浅谈水库渗流安全问题[J]. 内蒙古水利, 2014(1): 152-152.
[3]
杨裕云, 杨红刚, 吴有才. 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S1): 1-7.
[4]
刘泉声, 崔先泽, 张程远, 等. 多孔介质中沉积颗粒脱离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4): 747-754. DOI:10.11779/CJGE201504022
[5]
孙嘉彬. 张峰水库大坝渗流监测和仪器选型[J]. 山西水利, 2008, 24(5): 77-79. DOI:10.3969/j.issn.1004-7042.2008.05.040
[6]
程冠初, 岩土介质渗流以及输运从孔隙尺度到达西尺度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
[7]
刘玉峰, 王消川. 对土石坝渗流安全监测仪器的几点认识[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5): 11-13. DOI:10.3969/j.issn.1671-3893.2000.05.004
[8]
李刚, 宋先海. 渗压计在渗流监测中的误差分析及对策[J]. 人民长江, 2010, 41(15): 59-62. DOI:10.3969/j.issn.1001-4179.2010.15.015
[9]
杨世铭. 传热学[M]. 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32.
[10]
刘伟帅. 基于热扩散式恒功率流量测量研究[D]. 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 2015.
[11]
李雯, 热式质量流量计的设计热式质量流量计的设计[D]. 杭州: 浙江大学, 2007.
[12]
魏列江, 液体微小流量的非定常流测量原理与方法的研究[D]. 兰州: 兰州理工大学, 2009.
[13]
MAHNAM A, YAZDANIAN H, SAMANI M M. Comprehensive study of Howland circuit with non-ideal components to design high performance current pumps[J]. Measurement, 2016(82): 94-104. DOI:10.1016/j.measurement.2015.12.044
[14]
NIE Y Z.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platinum resistance[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4, 539: 177-180.
[15]
MORRIS A S, LANGARI R.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Second Edition)[M]. Pittsburgh:Academic Pres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