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测试科技资讯平台!

首页>资讯速递>专家风采>《中国测试》特邀编委:叶声华院士——科研要对国家有用

《中国测试》特邀编委:叶声华院士——科研要对国家有用

2724    2019-02-20    发布者:中国测试杂志社    来源:



科技界的一束创新之光


1957年,叶声华被教育部派到天津大学做进修教师,后来又在这里读研究生,毕业留校,他的所有智慧、思想、创造,甚至琐碎生活,都与这个校园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几十年来,他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激光视觉检测、激光衍射测量、激光准直技术、柔性在线自动测量及大尺度精密测量等高新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成功应用于汽车生产、飞机制造、高铁测试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上亿元经济效益,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叶声华有一个观点:科研一要有创新,二要对国家有用。他的每一项研究都围绕着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因此也能很快转换为生产力,推动工业的变革。

上世纪80年代初,叶声华领导创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叶声华的身后,团队里的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团队,2004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创新示范岗,2012年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核心技术只能靠自主研发


在叶声华众多科研成果中,“汽车三维尺寸激光视觉测量系统”是最具价值的项目之一。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汽车车身尺寸检测,它可以自动检测出车身各个配件间是否严丝合缝,车身焊接有没有达到下线标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汽车产量逐年提高,但是质量控制成了难题,人工手动机械检测的方式,适应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叶声华曾去美国的汽车企业考察,也走遍了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家。初步了解到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但技术核心部分只能靠自己。


叶声华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激光模仿人眼的观测方式来研制这套测量系统?这项技术起步于1989年,是“八五”攻关项目。他们的第一套测量系统与南京依维柯汽车公司合作,叶声华带着学生们干了三年半,检测时间由6到12小时缩短到七八分钟以内,精度达到国际标准。叶声华和他的团队又用了十年时间不断完善,慢慢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国内其他生产厂家,测量精度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取代了进口技术。

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叶声华的团队又利用GPS卫星定位的原理,开发出一种室内GPS仪器,拿到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这项发明利用GPS定位和激光扫描原理,可以算出某一点的坐标位置。这套新系统与沈飞集团合作,安装到飞机总装的工作台上,测量整个装配的过程,能够保证安装的精准。


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多年以前,我国从外国进口了一批石油。货物到达天津港后,我方人员查验货物,发觉存在货物数值比合同量要少的可能。但当时我国的大流量计量技术很落后,即使有这样的怀疑,也无法提供准确的测量数值。这件事成了叶声华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所以,我们搞科研一定要瞄准国家需求,不是凭自己的兴趣搞点东西。搞科研不是仿造,不能照葫芦画瓢,科研就是要你走到前头去,要有最新的先进技术,要有创新,不创新不叫科研;再一个就是我们搞的东西要有用,不能当摆设、展览。要把我们做的事做实,转化为生产力,绝不能做做样子,做出来的东西只能放在实验室。”


叶声华认为,搞工科专业研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搞国家有需要的;二是一定要考虑先进的、创新的事情,这也是他在具体工作中的指导思路。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叶声华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至今,叶声华已培养出120多个博士、硕士,其中有3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及1名国际着名的洪堡基金获得者,还有“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中国测试》官方微信!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或来自其他发布者(非中国测试杂志社)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